半夏花开颜如玉,陌上流年清欢许诗词天地会

·——回复『早安』,诗词君送你一天好心情——

◆◆◆

季节深处,夏已过半。

半夏的时光,一半停留在岁月的枝头,开出葳蕤的绿意,一半轻轻入了流年,许下满目的清欢。

夏日炎炎,长期以来的燥热让人也跟着烦忧。最让人静心的,便是季节留白处,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茉莉。

而诗词便如盛夏的茉莉,雪落眉间,清凉了一季的暑热明月皓首,纯洁了内心的躁动与荒凉。

继上次的诗友佳作展示之后,诗友们反响强烈,借此诗词君整理了这周诗词天地会员群的一些佳作,供大家品读鉴赏,一起交流一起进步。

诗友马阳虎《访后沟古村落》古村名声充耳闻,农耕文化田陌存。石碾辘轳染锈迹,酒肆油坊蒙灰尘。屋侧*牛泣往昔,檐下紫燕唱而今。目睹青砖读岁月,手抚国槐叹光阴。创作背景听了东方老师详解刘禹锡的《金陵五题》中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之后,想到前不久游览具有“中国农耕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后沟古村落,今昔对比,有了很大的反差。把当时的所感所悟,结合东方老师所讲刘禹锡对南京“石头城”、“乌衣巷”的描写、感悟。便想学着写点什么。刘禹锡的诗,句句是景,又句句含情。诗人抓住燕子的动态,唤起读者的想象。诗人的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在此基础上涂鸦了这首小诗。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诗词君点评诗歌的语言沉郁顿挫,对仗工整,石碾辘轳与酒肆油坊;屋侧与檐下;*牛与紫燕的对仗,使得诗歌读起来音韵十足,意蕴饱满。几个动词的炼字也很讲究,“染”、“蒙”的使用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如*牛“泣”、紫燕“唱”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一种别样的情感,为尾句的情感抒发做铺垫,抒发了一种伤怀过往的悲叹之调!

*作者:马阳虎,矿工出身,先后在煤矿釆煤队、“矿工报社”、“煤炭报社”工作。退休后以学习中国古诗词为乐,是诗词天地学习鉴赏群的忠实学员。

诗友基督山伯爵《夏晨偶得》别星揖月入梦乡,滿目曦辉迎晨光。昨夜蛙声枝梢息,布谷鸣晴正悠扬。惬意夏夜习风爽,偷得清晨一抹凉。润色修饰偶成句,文思砂壶伴茗香。创作背景

生活是单调的,饮食起居,

生活是多彩的,处处诗意。

酷爱文字,夜深人静时,正好写诗。……总想把这种生活感受写出来一一

睡意袭来,窗外满天星月却格外活跃,拱手道别,感谢陪伴。

清晨,一天中最清爽的时间,布谷声声,香茗袅袅。文思涌来,正好修饰一下案头昨晚偶成的诗句。

把生活过成诗,过诗一样的生活。

诗词君点评诗歌语言悠扬,对仗工整,在内容上的起承转合更显诗歌的灵动之美,以景起,比兴烘托,用一连串的夏日意象烘托出夏景之韵味。*作者:韩雄伟,现居咸阳。《诗词天地》走出来的文字爱好者。得过市级大赛三等奖,《诗词天地》大奖多次上榜。努力在学习路上。诗友快乐老人《雨后荷塘》一抹碧翠染池塘,几点粉红散芬芳。何处蛙声摇玉珠?已有蜻蜓荷尖望。创作背景江南初夏,梅雨霏霏。凌晨雨霁,一早赶往附近荷塘赏荷。放眼望去,荷叶田田,浅碧深绿,满池葱翠。几枝粉白、粉红的荷花散落其中,亭亭玉立,摇曳生姿。徐风拂过,清香阵阵,沁人心脾。远近的蛙声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荷叶上的水珠,在清晨温柔的阳光下,晶莹剔透,宛若玉珠滚翠盘。惊喜间,忽见一只蜻蜓立于一杆荷尖上,瞪着一对大眼睛,似乎亦在找寻荷叶下的蛙影,在欣赏“玉珠滚翠盘"的奇景……雨后的荷塘之美,诗情画意,令我沉醉,故提笔写了这首小诗。诗词君点评全诗对仗工整,“一抹”与“几点”、“碧翠”对“粉红”,炼字也有讲究,如”染”、“散”的使用,给人一种大自然的色彩好似泼墨于荷塘中的美感。总的来说,全诗寄情于山水,表达了一种闲适淡然的处世态度,非常好。*作者:赖祖农,浙江省宁波市人,从戎26年转业至地方工作。业余诗词爱好者,作品散见于《人民海*报》和巜宁波日报》,现退休在家,始学习古典诗词为乐。诗友仁《芒种》夏来芒种稻金*,遥想农家锄禾忙。祈盼秋凉谷满仓,换钱沽酒庆年丰。创作背景正值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三节气,有“忙种”的意思,表示进入农忙的时候,是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民以食为天”,这充分体现了粮食的重要性。“东方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充分显示了在芒种那天,农家忙碌的景象。在今天,我遥想着垄上稻熟香,农家锄禾忙,如此一副欣欣向荣、物阜年丰、国泰民安的景象。感概之余,写下此首《芒种》庆丰收,贺丰年。诗词君点评诗歌语言清新优美,是一首闲适的田园诗作。”夏来芒种稻金*,遥想农家锄禾忙。“用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回忆农家芒种时节的景象,描绘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之景,后两联抒情”祈盼秋凉谷满仓“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祈愿。*作者:滕仁飞,浙江舟山人氏,在一家私企做财务。从小喜好古诗词及名著,在小学三年级就阅读《红楼梦》一书。平时在看文章或小说时,会记录优秀诗词,偶然随心涂写几首,供自己娱乐娱乐,陶冶一下。诗友兰兰《晚归》山间夕照日西纱,沟涧清泉漫道爬半落斜川翁铲地,一边林树妪提瓜归途慢赏晚霞彩,悬壁草深鸣鸟哗但眺远方茅屋顶,炊烟袅袅雾飘葭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根据一幅优美的山村晚归图创作。写诗之初是想让这美丽的山村夕阳晚照变成一首诗。你看,多美的画卷,夕阳西下,红透半边天,阳光斜过树叶,留下斑斑点点,清泉慢流,在这静静的*昏山间,一翁铲地,一妪在提起刚摘的南瓜,正想收工回家。这边夕阳满天红,那边百鸟归巢闹。愿时光慢流,把这美景留下,放缓脚步,慢走回家。远处的矛屋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如诗如画,把诗变成画,把画变成诗,美仑美奂的山村晚归图美不胜收。诗词君点评您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间晚归图,整首诗对仗工整,韵脚适宜,节奏明快,读罢,一幅林间归途之景在脑海油然而生。“沟涧清泉漫道爬。”中的“漫”字用的很妙,把山涧泉水自上而下流淌的姿态描摹出来,赋予了全诗灵动的生命活力。总的来说,全诗语言炼字很讲究,非常好。*作者:袁伟玲女,汉族,高中文化,广西贵港,平南县某国有单位退休员工。酷爱文学,诗词天地己订阅多年,并参加第一届花笺大赛。你知道吗?诗词天地开设新账号啦!品味国学经典,赏读智慧人生。▼点击下方卡片,立即


转载请注明:http://www.ordosmjjddjfwzx.net/afhhy/155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