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趣奇岩异树一甜茶

清水岩位于闽南山水幽奇的蓬莱山上,距安溪县城17公里。乘车沿盘山公路直上山顶,然后再登爬级台阶,就进入了林木葱茏的“灵山圣地”。想来过去山高路陡,无论是建庙还是朝拜,都是很考验人的,可见这座寺庙的魅力。清水岩原名张岩,北宋永春岵山陈普足禅师在此修行,见泉石清冽,改名建寺。年普足禅师圆寂,乡人刻沉香木像敬奉,号“清水祖师”。随着乡民迁居,分炉敬祀,据说现在光是在台湾就有清水祖师庙60多座,供奉同一位祖师。

不过我到清水岩,更感兴趣的是寺庙周围的树木,名木古木奇木,让人目不暇接!首屈一指的是一株孤独的罗汉松,枝向殿前,老树横枝,旧志载:此松祖师亲手种植,导游介绍称:它旱时吐雾生烟,九百余年,总是保留着同一个模样。这些都无从考证,但这“清水岩第一树”其形其貌的确给人气宇不凡的感觉。

更奇特的是一株“枝枝朝北”的古樟树,北面的枝干自然是朝北的,奇的是南面的枝干也一律曲臂而赫然向北,让人感到是有好多交通警察的双臂在同时发出朝北行驶的手势!目前的科学的解释是北面的阳光充裕,于是枝桠就一概朝那里发展。但似乎又不尽然,山树大多有一面背阳的问题,却很少见到枝干如此醒目地“行动一致”的!于是此树在旅游介绍中的地位,似乎仅次于“罗汉松”而排行老二。

清水岩的奇树特多,显然可以三、四、五、六、七地一直排下去:光是珍贵的肉桂树(其树皮是香气袭人的药材)就已成林,而一株碧叶依旧的“空心树”更是惹得人人把脑瓜从裂缝中伸入树心,仰面可直见一处碗口大的云天,哪是什么“空心树”,简直就是一柱通天的烟囱嘛!但我更欣赏的是导游介绍之外的杉木林,那株株杉木细瘦修长,一派玉树临风的洒脱,真是树中的模特儿。我在闽西的帽村国营杉木林基地生活过,清水岩的杉木身高是人家的两倍,而腰围顶多只有三分之二!微风袭来,杉木们居然芦苇一般地摇曳着,好一片密密而生的芦苇形杉木,竟未见有任何倾倒的夭折的断头的,可见此“模特”虽然细瘦,而柔韧性却是极好的,潇潇洒洒地经风雨见阳光,这大概是山水与山风常年切磋下的结晶!

清水岩庙宇贴山而筑,下临深壑,为三层楼阁式。一层昊天口,二层祖师殿,三层释迦楼。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师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殿宇红砖墙、青灰瓦,危楼重阁,隐在青松翠竹烟岗缭绕的山顶,典雅壮观。三层的左边藏有一与众不同的贵宾厅,沙发、茶几、挂图,仿佛是《失去的地平线》里“香格里拉”神秘的寺庙内饰,厅外还有一个小阳台,盆盆山茶花在湛蓝的天幕下开得娇红流翠,格外鲜亮。庙里的僧人给我们每个人泡了一杯茶,真是不喝不知道,一喝吓一跳:此茶不是绿茶,不是红茶,不是茉莉花茶,不是铁观音乌龙茶,而乃天下无双的“蓬莱清水岩甜茶”!因为这种茶产量极少,因而仅仅供庙里招待贵宾稀客。好一个“仅仅”,悄然拨动了人性潜藏的优越感,于是天然的甘甜就更让人觉得与众不同!

那茶汤的甜有点像罗汉果,可稍稍淡薄却更加透亮;那滋味略带草香还隐含甘淳,还有一些对味蕾温存的抚摸,如潺潺晶莹的甘泉薄薄地漫过平宽的石板……也许是因为“非卖品”,也许因为有缘一饮的人客寥寥,“清水岩”的资料对此一概闭口不谈,哪怕是最详尽的读本,这反倒诱发我越发地神情专注,观茶色品茶汤细细琢磨:推估是附近生长的某种稀有的蔷薇科植物脱水后的芽叶,在开水里缓缓地复苏,并化为弥散着奇魅的心香与韵味的甜茶!

这个“蓬莱仙境”的独特山水氛围孕育了诸多奇树,想来而与之相配套的一定还有无数奇异的灌木与芳草,只不过游客香客在走马观花里,总是被导游牵着鼻子走,缺了自我那份发现神奇的细致,抑或尚无具备神农的一双慧眼,甚至懒得蹲下来扶好眼镜……面对大众如此无情地忽略,神秘的甜茶似乎正悄然发出一盅温和的提醒……

/12/28




转载请注明:http://www.ordosmjjddjfwzx.net/afhhy/527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