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古编钟敲出茉莉花引热议演

近日,一段用出土的春秋编钟演奏的《茉莉花》视频在网上引起网友热议,视频中,几件布满铜锈的编钟挂在支架上,一名身着考古服装的工作人员用小锤敲击这些编钟,演奏出的清脆声音形成了经典民乐《茉莉花》的曲调。视频介绍,这些编钟出土自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距今约有多年。

19日下午,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联系到视频中的演奏者、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王清雷教授。王清雷介绍,他长期从事音乐考古工作,年3月份,为了配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申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清雷受邀为陶寺北墓地出土的乐器做资料采录与指导工作,并对几套编钟做了测音工作。

其中,该墓地号墓出土的编钟音高准确,音色优美。出于音乐考古研究的需要,王清雷用号墓出土的部分编钟试奏了一曲《茉莉花》,也就是近日引发网友热议的视频来源。

王清雷介绍,陶寺北墓地出土的编钟很多。经考察所有编钟后确定,他选用了其中的6件编钟,包括3件编甬钟和3件编镈试奏了《茉莉花》,这6件编钟都是“一钟双音”,也就是分别敲击每一件编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均可以发出一个音高明确的乐音,6件编钟一共是12个音。王清雷介绍,编甬钟和编镈在外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两者在功能上的区分学术界也还在讨论中。

王清雷说,在出土的青铜编钟中,有一些可能已经锈蚀到钟体内,音色很差;还有一些仅器表有淡淡的铜锈,这样的编钟在除锈之后,仍然可以发出优美的年前的声音。“其实,编钟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其本身就是很能经得住敲击的。我们在试奏之前,先要仔细观察出土编钟的保存状况,仔细询问考古发掘人员这些编钟是否有修复,必须确认能够试奏的编钟都是保存完好的。同时,我们没有按照编甬钟原有的悬挂方式(用绳子拴在斡上)将其吊起来,而是将绳子拴在编甬钟甬根部位将其吊起来敲击。最后,我们敲钟用的钟槌是在铸造编钟的专业厂家订制的木制钟槌,这些措施都能保证我们的测音和试奏不会对文物构成损伤。”

让王清雷印象深刻的是,尽管已经过去约年,这些编钟的音准仍然非常准确,“我们现代有协助确认音准的仪器,但年前的古人没有这类仪器,仍能做出如此精准的乐器,这让我产生了向古人‘顶礼膜拜’的冲动。”

对于这次用年前编钟演奏的《茉莉花》在网上引发网友热议,王清雷并不感到很惊讶,“这段视频是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古人在音乐上的智慧,可以证明中国古代乐器工匠极为高超的乐器制作水平。这两天我看到了不少网友的评论,看到大家对于也非常敬佩我们的先人在音乐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达到了最初制作这段视频的目的。”

王清雷表示,近年来国内音乐考古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相信大家很快还将看到更令人震撼的音乐考古成果。”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屈畅)

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ordosmjjddjfwzx.net/afhhy/778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