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邀我到她家赏花。早听说她利用顶层的露台,打造了一个空中花园,但当登临时,还是被她花园的规模与繁茂程度震撼到了。
但见修竹、藤蔓、繁花,悠然布满百平方的露台。露台原是不规则的,却正好宜于营造曲径婉约,好几次以为已经走到底了,却不想拐个弯又有一片花海,或穿过一道穹门又是一片新天地,予人又惊又喜。
花园里玫瑰品种最多,一朵朵玫瑰形色各异。单单一个红就有黑红、正红、玫红、粉红、桔红……花枝也是各式招展,有袅娜柔媚的攀援到石梁倒挂下来的、有乔木样笔挺向上生长的、有普通灌木似纷批的。花开得还是相当繁盛,据说已是第二茬,那些花瓣所凹的造型我已无法用语言描摹,朵朵重瓣叠彩的似相同其实又各有千秋。
园内花品不下数十种,鸳鸯茉莉、栀子、萱花、绣球、凌霄花、马缨丹……或热烈或素洁或飘香,新雨后的滴露在枝叶间写下晶莹的俳句,越发清逸。
花海里还有我未曾见过的鲁冰花、百香果、风车茉莉,特别难忘。一株百香果,枝条不大,却沿墙窜个儿,尔后在提前布好的网架上伸展成浩浩荡荡的绿海,椭圆形百香果悬挂下来,像一盏盏可人的绿灯泡。
鲁冰花像一枝紫花杖,虽已过了繁盛花期,但从残花里也能窥见她极盛时的容颜,想到她所蕴含的“母爱”的花语,心间顿溢温柔。风车茉莉居然是爬藤的,已一路轻快地爬到隔墙顶,在墙头探出鲜嫩的脑袋,似乎在好奇地打量另一片陌生世界,或许它下一步就要着手跨界之旅。这一株就宛若森林,花未萌结,人却已然生爱。
让人钦敬的还有这个养花的人。虽然我跟她不算很熟稔,但从平日的几次相处,以及今日份的赏花中,我感觉到她有着一股劲,有着干一件事就要干到最好的风格。所以虽然养花仅是业余的爱好,但呈现出来的是这般专业、齐整。当她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着每一种花,它们的特点、它们的习性、它们的养育经时,我一边沉浸在这遍地馥郁的花影里,一边不自禁地想,养花,其实是一个人个性的外化,甚至还分明带有职业的烙印。
比如这位朋友,是一名重点高中的化学老师,她教学认真负责又出彩,投射到养花上也是如此。光看每个花盆外缘贴的标签(标签上注明花名、习性、花语等,是她一张张印制的,供来客赏花时认知的),她认真的程度就能窥知一二。这就像她育人时的备课,她先做足案头功夫,然后再授之于人。谨从育花来讲,她也是沉浸式的专注,了解每一种花的习性,予它们悉心的呵护与充足的空间,还要不断的修剪或疗愈。
她说,在冬天时,不要认为花条稀疏而不理,恰恰是需要给它们修理、施肥、防治,然后才能迎来春日的爆花时刻。她说,她喜欢看到一株株植物能花开百朵,不太喜欢仅开一枝的独秀。听到这里,我心间一动,或者这就是老师的执念吧,追求的从不是一个人的精彩,而是“万紫千红才是春”的欣欣向荣之盼,所以在枯寂时她依然会用心调理、耐心涵育、爱心输送,直至百花展妍的一刻。一晃,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想来,职业之上也一定能臻达她的百花齐放之境吧。
在她的花园,同样,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散漫无章。我的养花是听天由命式的,干其他事情也多如此,浮光掠影式的,少有覃思精研,于是均碌碌淡淡。一团花影里,照见一种精神,花的,她的,我的。
赏的是花,却不觉已结籽于胸襟,只是我不晓得我有无改变的力量,让这些籽实落地生根,在内心吐出一枝清逸的芬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