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盈白如珠,幽香袭人,可谓人见人爱的一种植物。作为外来花卉物种,其传入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自唐宋时期,茉莉花的意象已被广泛写入诗词中。唐太宗李世民就留下了“冰姿素淡广寒女,雪魄轻盈姑射仙。”的佳句。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李世民,将茉莉花比作传说中的美貌仙子,可见其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
图片来自网络入宋以来,新的社会环境使得词学也随之兴起,描写茉莉花意象的诗词题材进一步拓展,诗家词人托物言志用以表达志趣理想更甚以往,他们常称赏茉莉花“清绝”,体现出了宋人的审美取向。茉莉花盛开于夏季,雪魄冰姿、馨香洒然,不但美女们喜爱用来装扮自己,有雅趣的诗人更是将它置于枕旁散香消暑,宋代诗人许棐将其喻为“玲珑雪”再恰当不过了。
茉莉花被写入诗词中,主要集中在对其色、香、形等的咏叹,如“露花洗出通身白,沈水熏成换骨香。”就写出了茉莉花颜色素洁及“天下第一香”的韵致。茉莉花作为承载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种文化意象,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经典诗篇!暑热之夜,窗台上置一盆茉莉,沏一壶茉莉花茶,躺在床上细品古诗中的“玲珑雪”之韵,于清香和凉意中也许会进入一个比古人更甜美的梦乡。
图片来自网络01《茉莉》
南宋:刘克庄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
野人不敢烦天女,自折琼枝置枕旁。
一束茉莉花能使满室飘香;炎热的暑天里,见到那洁白如玉若美人般肌肤一样的茉莉花,似乎有一种凉意散发出来。俗人不敢打扰天上的仙女来送花;我只好自己折一枝茉莉放置在枕头旁。刘克庄为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这首《茉莉》诗运用诙谐灵动的笔触,展现活泼生动的情趣,体现了诗人置身茉莉花中那如痴如醉的惬意心情。
图片来自网络诗的首联两句,诗人写茉莉花的香与色态,不着重于刻板地描绘物象,而在于运用独特的审美情趣发掘自然景物的神韵,写出了花少而香浓、素洁而渗凉的意象。尾联诗人则以谦卑之态写折茉莉花的情景,饶有趣味,写出了诗人乐于享受生活的情趣。全诗把茉莉与解暑消夏联系起来,赞颂了茉莉花的芳香和高洁,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02《茉莉花》
宋代:许棐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
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髻边香。
图片来自网络茉莉花像玲珑剔透的雪一样晶莹,馨香洒然;它给炎热的长安带来一夏的清凉。予人情趣意味最深的地方;便是从睡梦中醒来时,还感受到发髻处散发出的袅袅清香。从宋代诗人许棐这首诗可看出,茉莉花这一外来物种,引种到长安还是比较晚的。诗人将荔枝乡里的茉莉花比作玲珑雪,看来长安能引种过来,自是最好的茉莉花了!
诗的首句写长安的茉莉花来自于非常有名的地方“荔枝乡”,并用“玲珑雪”比喻茉莉花,形容茉莉的柔姿清雅,冰肌玉容,营造出了有别于普通茉莉花的意象。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因有玲珑雪”之凉,才有消暑之想。尾联两句转结以感慨收笔,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能于细微处捕捉和享受精致生活的情趣。
图片来自网络03《咏茉莉》
明末清初:王士禄
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隈。
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像冰雪一样洁白晶莹的茉莉花,不但有美丽的容貌,还有白玉一样的品格精神;这种柔情默默的花儿置放在琼楼玉宇的花窗旁再适合不过了。它的芳香在美梦醒来时更觉沁人心脾;这种花只配戴在妖娆美丽的女子头上。王士禄为清初官员,自少年时代就能写文章,工吟咏。这首七言绝句《咏茉莉》,写出了茉莉花素雅柔美、幽香沁人心脾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对茉莉花的赞美之情。
图片来自网络透过古诗中的茉莉花,让我们感受到了茉莉花的美丽与别致,领略了诗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这是宋代诗人江奎形容茉莉花的诗句,诗人爱茉莉之情溢于言表!我在想,我们同样喜爱茉莉花,怎么就写不出“人间第一香”的韵味呢?静下心来,于窗台置一盆茉莉,待到“香从清梦回时觉”,也许有了灵感,就会来个舒心一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