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条新闻登上了热搜:“榨菜的股价跌了,是因为大陆人已经连榨菜都吃不起了。”看到这句话,吓坏我了,赶紧看了下家里的仓库,还好,榨菜的库存还是充足的,这个新上位的“奢侈品”我家居然不缺,幸福感马上上升了99个百分点。我家不但吃得起榨菜,还吃得起番茄??。这个暑假,女儿不时掌勺,她做的菜里绝对不会缺少番茄的元素。番茄??是她的最爱嘛。番茄大家都熟悉,它常被称为西红柿,歪果仁叫它叫tomato,今天要记录它么?不,太熟了,不好下手,倒是想跟大家介绍它一个高大上的兄弟,大花茄,也叫木番茄,就是长在树上的“番茄”,它的英文名叫BrazilianPotatoTree,其意不言自明。大花茄,茄科、茄属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它的株高至5米,应该也称木番茄。它的老家是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巴西,它们叫它Giant(巨大的)StarPotatoTree、GiantPotatoTree、Brazilian(巴西的)PotatoTree,都成马铃薯树了,可见它的高、大、上。大花茄的拉丁名是Solanumwrightii,其中属名Solanum就是茄子的拉丁语意思,而种加词wrightii是纪念19世纪美国植物学家查尔斯赖特。大花茄原产南美玻利维亚至巴西,现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广东有栽培。前几天回了趟老家,突然发现我的半小时生活圈居然好多我感兴趣的地方。往东半小时,是风景怡人、物种丰富的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往西半小时,更是出名的AAAAA景区,有蓬莱仙境之称的罗浮山,往北半小时不到,有丰富科普资源的航天育种基地,往南半小时,就是新建不到一年的惠州植物园。虽说我回家是陪爸妈的,可还是按捺不住那份刷花的热情,待安顿好家里的事后,就想出门了,恰巧有个略懂植物的盆友愿意作陪,就首选了一直被我诟病的惠州植物园。也许是天气太热了,昔日熙熙攘攘的植物园这会却是门可罗雀,就连每次都要排队进去的温室,此时也是人烟稀少,这正中下怀,我一直觉得植物要有一个安静的生存环境的。本来就没抱多大希望,可出去温室后的山上,那一串串长在树上的“番茄”还是亮煞了我的眼,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它的花比番茄的花大很多,而且神奇的是,有两个色互相间开,每一朵花或是粉白或是嫩紫的,动人心魄,青涩的“番茄”与花同株,垂挂在枝间,花与果非常和谐地相处着,非常的壮观。树下挂了一个牌子,上写“双色木番茄”,这名字再也形象不过了,花是两色,大灌木的番茄,可是我查找资料发现,双色木番茄在CFH里就是树茄,而树茄的拉丁(Solanummacranthum)跟标牌的拉丁显然不一致。再经过一番考量发现,它的真正身份却是我早有说闻的大花茄,也叫木番茄,它跟树茄很接近,同科同属,但是起码果实的形状还是能分出来,树茄的果实是长椭圆形,而面前的大花茄的果实是球形的。大花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花双色——紫色和白色,它是两种不一样颜色的花么?并不是。不知道你们熟悉同是茄科的鸳鸯茉莉么?鸳鸯茉莉,它的名字来源其花色的变化,花朵初开为蓝紫色,渐变为雪青色,最后变为白色,由于花开有先后,在同株上能同时见到蓝紫色和白色的花,故又叫双色茉莉。而大花茄跟它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的聚伞花序自嫩枝的叶腋伸出,花冠星形,通常初开花色深紫色后转为浅紫色,形成同一花序上有深浅不同紫色花朵,最后变成白色。于是给你一个错觉,以为有两种颜色的花。大花茄的树形很美,树姿低矮如伞,叶片很像缩小的面包树。它的树皮褐色,主干直,侧枝四散生长,因叶片重量常使枝稍下垂。互生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叶片大型,叶缘羽状深缺刻,叶背主脉、叶柄有刺。满满的开了一树的果子,果也许未成熟,还是青色的,跟小孩子的拳头大小。果实能吃么?据说可以,只是味道也许不怎么样,要是味道好,估计早就推广到千家万户了。大花茄叶片造型优美,花朵清雅美丽,适合庭园地植,或使用盆径2尺以上的盆器种植。以下文字来自互联网,仅供备查。小枝及叶柄具刚毛及星状分枝的硬毛或刚毛以及粗而直的皮刺。大叶片长约0厘米,宽约15-20厘米,常羽状半裂,裂片为不规则的卵形或披针形,上面粗糙,具刚毛状的单毛,下面被粗糙的星状毛。花非常大,组成二歧侧生的聚伞花序。花梗长约1.2厘米,密被刚毛,萼长1.5-1.7厘米,密被刚毛,5深裂,裂片披针形,具有长钻状的尖;花冠直径约6.5厘米,宽5裂,每个裂片外面中部披针形部分被毛,内面中间部分宽而光滑;花药长约1.5厘米,向上渐狭而微弯。中文正名大花茄拉丁学名Solanumwrightii别名木番茄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合瓣花亚纲目管花目亚目茄亚目科茄科属茄属种大花茄
(本文图片均为原创,拍自惠州植物园,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
编号:H48
一帆csp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