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花鼓戏,大多首先会想到湖南花鼓戏。
实际“湖南花鼓戏”这个概念,应该是称“湖南的花鼓戏”更为合适。
名称为“花鼓戏”的剧种,全国有很多,湖南省境内的就有好几种,基本是以地域命名。
邵阳(邵东)花鼓戏剧照“邵阳(邵东)花鼓戏,及“长沙花鼓戏”,就是其中的两种。
几乎所有人皆认为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花鼓戏,为同一剧种的不同流派而已。
连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也都这么认为。
果真如此吗?当然绝对不是这么一回事。
“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剧种。
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对二者,大略地进行比较分析一下。
邵阳(邵东)花鼓戏,大致是在本地民间花灯的基础上,结合师道傩戏音乐,加上祁剧的过场音乐及打击乐和部分剧目,而发展起来的。
为之最终的形成而做出贡献的主要是花灯艺人,师公及祁剧艺人们等等。
邵阳(邵东)花鼓戏,主要流传于邵东县,邵阳市区,新邵县,隆回,洞口等较狭窄的范围内。
而长沙花鼓戏,起源于地花鼓,流传于北到汨罗,南到株洲,西到益阳,东至醴陵,的广大地区。
(一)我们先列出邵阳(邵东)花鼓戏调,
①川调类~
貮流调,南数板,北数板,反数板,山川,四川,药川,哀川,反哀川,安川,簧川(有单双反西),蟾川,南行调,北神调,反神调,衡山调,私怀调,思贤调,洋烟调,谈心调,阴调,阳调,反阴调,和调,童调,干板调,补缸调,骂鸡调,豆腐调,西调,南西调,反西调,采茶调,前山调,后山调,南调,北调,反调,五子调,追阳调,锦阳调,酸葡萄,三三七,木马调,枚枚调,联婵调,劝夫调,安阳,安阴,喜报三元,道情调,骂鸡调,渔鼓调,反渔鼓调,骂调,……
②锣鼓牌子(锣腔)类~
四季花,回门调,龙灯调,游龙调,拜台调,腾云调,投井调,放羊调,劝妹调,起程调,带货调,送郎调,围台调,逃水荒,采莲调,讨学钱,划船曲,闹洒楼,观灯调,…:
③走场调子~此类调没有调名,有同样的前奏(大帽子,即花鼓锣),有同样的结构,多衬词,活泼,载歌载舞,生活气息特浓。
往往即兴性较强。
每一个唱段,都是据剧目或唱词内容而叫一个名字。
如送表妹,卖杂货,卖猪肉,中秋调,补瓷缸,游奏,打铁,观花,晒绣鞋,带信,带货,打秋千,衲鞋底,扯鎅调,回娘家,斗把,看妹妹,算八字,看相,耍龙灯,扯猪草,十借,等等等数不胜数,总数在一百多个以上。
④小调类~
以丝弦小调为主,间或有地方小调。
瓜子红,十杯酒,调情调,卖饺子调,十月怀胎,卖杂货调,洒金扇,玉美人,五把扇子,叹烟花,观花调,饮酒调,十月子飘,十个锞子,十双鞋子,白牡丹,望月楼,孟姜女,采花调,到春来,算命调,下盘棋,麻城调,四季相思,阴告状,十打调,十看妹,洗菜心,拜年调,十绣调,双探妹,杨柳青,哭五更,五更叹郎,五更留郎,越调,夸夸调,十八摸,扒火老子调,倒贴调,梳头调,赏月调,四平调,九连环,邵阳茉莉花调,铜钱歌,送宫花,打茶会,阳雀调,十月花开,伴妆台,调兵调(送郎调),打牙牌,钓鱼调,双跳槽,哈星调,西宫词,补皮掌,……
邵阳邵东花鼓戏“讨学钱调”(锣腔)(二)下面再把长沙花鼓戏的常用曲调大致列举一下:
①川调~
西湖调,花石调,烂板子,和调,安童调,宁乡讨学钱调,长沙讨学钱调,渔鼓调,六音神调,道情调,十字调,反十字调,游春调,梁山调,宁乡正调,洋烟调,一字调,姨娘调,西调,长沙反调,……
洞腔,过江调,卖杂货调,劝夫调,骂鸡调,…
②打锣腔~
木马调,嫂子调,四六调,放羊调,神调,辞店调,……
③小调~(也分为地方小调及丝弦小调)
采茶调,浓茶调,扯白歌,洗菜心,麻城歌,望郎调,阳雀调,采莲船调,联婵调,复情调,反情调,…
瓜子红,喜报三元,玉娥郎,放风筝,九连环,茉莉花(雪花飘),四季相思,画眉子钻山调,铜钱歌,哈巴调,…
(三)
可以看出,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在唱腔曲调数量上,邵阳(邵东)花鼓戏似乎更胜一筹,也就是说总数量多得多。
川调上基本一致的只有西调与道情调,而道情调本是道门中人抒发情感时常唱的调子,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皆为“引进”了的。
有一洋烟调,两剧种皆为最先用于《戒洋烟》中而名,名虽同,但两者所用的旋律不同,不能算为同一曲调,(见下图)。
(以上三个图片为长沙花鼓戏“洋烟调”,选自《湖南花鼓戏唱腔教材》。)
邵阳花鼓戏琴谱“洋烟调”。(上面图片为邵阳(邵东)花鼓戏“洋烟调”。)
下面再比较一下反神调:
邵阳(邵东)花鼓戏“反神调”琴谱(以上三个图为长沙花鼓戏“反神调”,选自《湖南花鼓戏唱腔教材》。)
打锣腔,邵阳(邵东)花鼓戏没有这个类型。邵阳(邵东)花鼓戏川调中虽亦有一“木马调”,但与长沙花鼓戏中的“木马调”调式不同,旋律走向不同,邵阳(邵东)花鼓戏中的木马调,倒是象长沙花鼓戏木马调“南路化”了的。
锣鼓牌子(亦称锣腔),这一类曲调,长沙花鼓戏完全没有。
还有走场牌子,邵阳(邵东)花鼓戏约有一百几十个的样子,而长沙花鼓戏完全没有这类曲调。
长沙花鼓戏的“洞腔”,
作为小调中的地方小调,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有极个别的相类似,那就是采茶调,(如下图)
有极个别的相同,那就是“联婵调”,长沙花鼓戏中又叫“八音联弹”。
邵阳(邵东)花鼓戏中也有个“洗莱心”,但是大家看看,与长沙花鼓戏中的“洗菜心”根本下一样,(如下图)。
邵阳(邵东)花鼓戏“洗菜心”琴谱邵阳(邵东)花鼓戏的采茶调如下图:
邵阳(邵东)花鼓戏“采茶调”琴谱至于“丝弦小调”,这类曲调是流行了不知多少个世纪了,同时也流传于大半个中国的,很多剧种都在用,具都大同小异,故而不能说是哪一个剧种的。
并且,长沙花鼓戏,都是唱川调为主,邵阳(邵东)花鼓戏川调与走场为主,频率约皆占到九成以上,其他都只是“点缀”而已。
当然,近凡十年来,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互换了”一些曲调,如邵阳(邵东)花鼓戏用了长沙花鼓戏的西湖调,花石调,反十字调,渔鼓调,等
而长沙花鼓戏也用了邵阳(邵东)花鼓戏的山川调,南数板,反阴调,等等,但终究完全失去了味道。
由于邵阳(邵东)花鼓戏曲调,比长沙花鼓戏的曲调,难度大得多,从而限制了它的向外“扩张地盘”。
(四)
邵阳(邵东)花鼓戏所用主奏乐器是高胡,不同于长沙花鼓戏大筒。(如下图)
邵东县花鼓戏传承与保护中心民间艺术演奏高胡伴奏乐器皆以扬琴为主。
唱腔伴奏的主唢呐也不同,邵阳(邵东)花鼓戏用的是“喳子”即衡山长子,八孔。长沙的是九孔。(邵阳(邵东)花鼓戏中,吹奏大牌子及行路锣鼓时用祁剧唢呐,俗称大眼公,)。
过场音乐不一样
打击乐,锣鼓点子差别就更大了。
邵阳(邵东)花鼓戏打击乐及过场音乐皆来自祁剧,长沙花鼓戏的则来自湘剧。
打击乐器的形制也不同,邵阳(邵东)花鼓戏的鼓较长沙花鼓戏的用者稍扁,音更“燥嘣”。
邵阳(邵东)花鼓戏中小锣小钞较小,而大锣及大钞均特别大,击之一下,乃有震撼人心之感。
尤其是长沙花鼓戏所用的大锣,邵阳人认为那只是耍猴子把戏才用的。
而邵阳(邵东)花鼓戏更有一种叫“课子”的,长沙花鼓戏根本没有。
至于剧目方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下面张某邵阳(邵东)花鼓戏剧团的剧目单扫描图,大家看看有几个是与长沙花鼓戏所相同名的。
(以上只录了第一页,其5页,多个剧目)
如一些代表性剧目《玉堂春》《牛郎织女》《唐伯虎点秋香》《窦娥冤》等,网络上皆有全剧剧本,大家可以搜索来欣赏一下,看看与长沙花鼓戏挂得上边么。
另外,好多烩灸人口而频繁上演邵阳(邵东)花鼓戏传统剧目如《百忍堂》《双槐树》《李蛮牛》《血血血》《货郎旦》《鱼鳞寨》《大闹钱塘县》等等至少一百多个以上,长沙花鼓戏根本没有。
(五)
长沙花鼓戏川调中,只是北路,没有南路,最多只有个南手。
而邵阳(邵东)花鼓戏川调,南北两路齐全。北路特别高亢激越,南路比较平缓温柔。
总体来说,邵阳(邵东)花鼓戏比长沙花鼓戏粗犷。
邵阳(邵东)花鼓戏,表演技巧来自祁剧较多,讲究自然,发声讲究自然,感情流露也是讲究自然,而“无为而治”。
没有长沙花鼓戏那么多人为的润腔,以及各种“软硬”的做作表演。
(六)
邵阳(邵东)方言,与长沙方言,完全不是一个“系统”的,有人想当然地认为,皆属于湖南省,所以笼而统之地称为湘语就可以了。
殊不知,邵阳方言与长沙方言的差别之大,其程度不亚于粤语与普通话的差别。
邵阳(邵东)花鼓戏道白方面,除丑角,一些份量较轻的配角,小儿子等用本地方言外,其他角色用本地官话。
(顺便说一下,邵阳花鼓戏,与邵东花鼓戏,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方无甚差异,仅仅只是邵阳市方言比邵东方言多一个入声,邵阳人唱腔上,其旋律进行显得比邵东人唱的相对平和一点而已)。
可见,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绝对不可能是同源。
如果说邵阳(邵东)花鼓戏因为与长沙花鼓戏一样,以唱川调为主,故为同一剧种,那就是“乱配鸳鸯”了。
虽皆以“川调”二字为名,但这只是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提着相同的一种筐子而已,各自筐子里所装的东西完全不同。
眉毛与胡子是不可以一把抓子。
祁剧,湘剧,汉剧,川剧,等等,皆在唱弹腔,高腔与昆腔,他们难道就都是同一个剧种么。
千万别来“你姓李,我姓李,三百年前我们是一家”呢?
更何况邵阳(邵东)花鼓戏,本就可以不用“花鼓戏”来命名,当年大概是为了凑热闹而命名的吧,带有极大的随意性。
邵阳(邵东)花鼓戏应该是要称“花灯戏”,更为适合。即“邵水花灯戏”。
甚至有人建议称“邵剧”最好。
一个剧种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唱腔是起了决定作用的,甚至可以说是判定一个剧种的唯一的标杆。
现在我们可以说,历史上的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唱腔完会不同。
所以,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剧种。
那些说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是同一剧种之不同流派的,完全是在胡扯蛋。
邵阳(邵东)花鼓戏与长沙花鼓戏不是同一个剧种。
邵阳(邵东)花鼓戏剧照邵阳(邵东)花鼓戏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