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提起桂花,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秋天。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其实,还有一种名为“四季桂”的桂花品种,终年梢间都能飘来桂子香。
由于花期长,花香不浓郁,所以为人们所忽视。
提及秋天的山林,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层林尽染,霜叶红遍。
其实,对大部分的南方城市而言,山间的林木四季常绿。
哪怕是到了万物肃萧的秋冬,也不过是从绿树浓荫,换成绿翳翳的模样。
再提到牡丹,不少朋友最开始想到的是那“花开时节动京城”的人间富贵花。
但其实,白茶当中同样有着一类茶,属于茶中的国色天香。
那,便是白牡丹。
以花香四溢著称的白牡丹,很多朋友认为其只在春季出产。
不曾想,在晚秋的寒露时节,同样能产白牡丹。
为了将两者区分,可以用春牡丹、秋牡丹加以分别。
不了解,才会产生误解。
将误会趁早解清,才能更好的了解这类白茶仙子——白牡丹!
《2》
白茶春天产白牡丹,秋天产寿眉?
其实不对。
这样的理解太过简单,容易产生混淆。
每年
春茶季的时候,白茶主要出产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
到了秋茶季时,秋白茶除了主产秋寿眉外,还能出产少量的秋牡丹。
白牡丹的采摘要求,是采茶树嫰梢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春茶季时,茶树生长速度快。
等白毫银针的采摘将近尾声,茶树新梢上大量的芽头旁,展开了片细窄的叶子时,春牡丹的采摘,便跟着紧锣密鼓的拉开。
而漫长的秋茶季,属于秋牡丹的登场时间,并不长。
立秋和白露时,气温并没有彻底的冷下来,为了散热,茶树叶片长得宽且薄,不适合制作白牡丹。
唯有等到了寒露,天气更冷一些,温和的日光下,茶树叶片长得更加厚实,才能制出品质极佳的秋牡丹。
秋牡丹,产量少,甚至于需要向茶农特意定制才能够出产。
毕竟,按照茶农的采茶做茶习惯,采一芽三叶、四叶的寿眉,茶青原料更要压秤,更能卖出好价钱。
而采秋牡丹,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并不划算。
没有客人特意订购的情况下,茶农们从保守稳妥的做法起见,并不会特意采摘秋牡丹。
不同时节出产的白茶,拥有不同的特色。
秋茶相比于春茶,由于生长期更长,气温整体更高。
故而寒露时节出产的秋牡丹,比起春牡丹来说,模样有着不相似处。
哪怕是同为一芽二叶,对比起来春牡丹的叶片更绿、更细。
而秋牡丹的叶片略宽大,白毫分布数量略少,叶片蜡质更明显。
秋风送爽的寒露节,造就了秋牡丹香气温婉,花香柔美,汤感淳滑绵柔的成熟与温润的风情。
而不少茶友没有没能亲自一睹秋牡丹的真容,才生出了白牡丹只在春天生产的误解。
《3》
白牡丹只有花香?
不是。
花香四溢,本属于白牡丹最大的茶香特点。
作为与花同名的茶,白牡丹的香气尤为不俗。
茶香芬芳馥郁,芳兰竟体,久而弥香,花香一流。
新茶时期的白牡丹,轻轻捧起一把干茶,就能嗅闻到缕缕干燥的馨香。
像极了无数的干花束合在一处,不知名的花与草们,经过干燥后得出来的气息。
注入沸水冲泡,借助温与热,能够加快分子的热运动,让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更好的苏醒和焕发。
快速倒出茶汤后,趁热揭开盖碗的盖子嗅闻,张扬的、清丽的、明媚的花香,齐齐绽放。
初闻时,似桂馥兰馨,像栀子、茉莉般的甜美花香。
稍冷后去闻,又像春末夏初时,高大树梢上的水石榕、洋槐花般的清甜。
将清润的茶汤小口喝下,如同吮了花蜜那般,汤里满溢着花香,掬水留香。
喝过几杯茶后,舌面上,喉咙处,回甘里,皆能流淌着花香,勾人心魄。
连泡了好几冲茶汤,白牡丹的芽叶完全被泡开了后,去嗅闻叶底。
同样能闻到清晰持久的花香,雅致且悠扬。
作为以香闻名的一类茶,除了花香外,新茶时期的白牡丹,毫香同样显著。
舒朗的毫香,嗅闻起来莫名带着安神的力量。
新茶时期去闻,毫香呈现出来的类似狗尾巴草、芦苇草等干燥清香。
而存成老茶后,白牡丹的毫香里,则带着沉沉的干燥粮食谷物气息。
除此外,随着时光的打磨,白牡丹的茶香同样可以不断陈化。
清新的花香,逐渐转为清郁,沉稳,灵动。
到最终,白牡丹存成老白茶后,最为凸显的一味香,当属药香。
沉沉的药香,恰似经过香药配伍,组成了一味香方,香得特别的舒服。
打开一箱储存了三五年的白牡丹,往往打开纸箱的瞬间,这股有感染力的药香,最先缓缓而出。
密密的织成了一张细网,空气里弥漫的皆是沉郁清长的药香,陈香,木质香。
再等到,注水冲泡后,才能在杯盖上捕捉更全面的茶香风采。
药香、毫香、陈香之余,尾声里还能拥有着花香、粽叶香的清新。
层层叠叠的茶香,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目不暇接。
这,才属于优质白牡丹,真正的茶香实力所在!
《4》
所有的白牡丹,都是有芽有叶有梗?
不对。
白茶白牡丹里,有一类茶,没有茶梗的存在。
那便是——特级白牡丹。
特级白牡丹,民间俗称为“牡丹王”。
一款茶,能够被冠冕为王,背后的实力自然不简单。
特级白牡丹,是白牡丹里采摘时间最为靠前的一款茶。
白茶春茶季时,特级白牡丹的采摘往往紧跟在白毫银针后,或者与白毫银针的“后期针”交替采摘。
由于采摘期靠前,所以特级白牡丹的芽头,仅比白毫银针瘦下去一分。
从整体的外观看,极为的鲜嫩,芽头胖嘟嘟的,上边覆盖着密密的白毫。
细窄小巧的叶片又嫩又鲜,叶背上满是白毫。
并且,由于采摘期靠前,特级白牡丹的茶梗还没长全。
茶梗极细,极嫩,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状态。
所以说,特级白牡丹属于没有茶梗的一款白茶。
若是将所有的白牡丹,都一以概之为有芽有叶有梗,并不全面。
白茶当中,特级白牡丹,常常被人与白毫银针并列。
毫香凸显,花香在次,各类清雅的草木香气,齐聚一堂。
清透的茶汤里,游走着不少的白毫。
将茶汤倒入透明的玻璃公道杯里,一束阳光透下来,汤水里的白毫好似深海里逐光的小银鱼群,不停的游走,往来翕忽。
啜入一口,淳和饱满的茶汤,胶质感充足,茶氨酸含量丰富,喝起来分外的清甜鲜爽。
看似纤细不起眼的白毫,能够带来风格独特的毫香,以及增加茶汤里的茶氨酸含量。
对人体而言,常饮几杯养分充足的白毫银针、特级白牡丹,大有裨益!
《5》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茶中牡丹,同样具备本色所在。
它是温的,是软的,是香的,是清的,是柔的……
是通过香培玉琢,所造就出来的一类茶。
香气芳美,花香突出,茶香多变,清香味甜。
茶汤清润,绵软,淳和。
像是一汪潺潺解冻的清溪,轻轻一抿,清鲜的滋味就溢满了口腔。
茶汤入喉,如树梢间那轮缓缓升起的月亮。
至清至美,化入了心间。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