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红色地标
寻访红色足迹学习先锋人物传承红色基因今天我们将聆听的是红苗宣讲团成员第二实验小学四(1)中队虞佳蒙讲述的《忆我在连队抗日的最后一仗》红色故事第十二集忆我在连队抗日的最后一仗
_★人物简介★
徐文兴,江苏省*区无锡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已故离休干部,河北遵化人。年10月出生,年6月入伍,年1月入*。曾参加过辽沈、平津等战斗,荣立三等功一次、大功一次。★红色故事★
队员们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徐文兴爷爷的革命故事。
年夏,徐文兴爷爷所在部队奉命攻打河北省宝坻县,消灭盘距该城的日伪*。那时徐爷爷在晋察冀边区冀东*区第十八*分区警卫连任卫生员。此次战斗,徐爷爷所在的连队是攻城的主攻部队,负责从城东门攻击、破城。
在一个白天,战斗从歼灭城外守*开始了。双方隔着高墙互甩手榴弹,你来我往,炸声隆隆,硝烟弥漫。如此大战很久,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这时有位勇敢的战士灵机一动,背上两个手榴弹袋,迅速爬上附近一棵大树,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而我方战友此时无法给以火力掩护和支援,这名战士随时有可能牺牲。可是他毫不畏惧,随手扔出一颗手榴弹,紧接着第二颗、第三颗…一口气把两袋手榴弹全部扔入敌人阵地,敌人死伤成片,剩余的抱头鼠窜逃向城内了。连队顺利拿下城东外围阵地,接近了城东门,为攻城扫除了城外的障碍,在这场外围战中,无人牺牲,仅有几名负伤,可以说打得顽强、漂亮!
外围战后,经过半天休整,傍晚时分,攻城开始。攻城战属于攻坚战,而宝坻县城,城垣十分坚固,城墙有数丈之高,城根脚与护城河之间有十米宽,遍布铁丝网等障碍物,护城河水深数米,且守敌两倍于我*,要攻破这样一座县城,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密集的炮火中,徐文兴爷爷和战友们沿着街道两侧,以民房建筑物等为掩护,缓缓向前推进,目标是攻破城门,杀入城内。当突击组攻至护城河边时,河上吊桥已被敌人毁掉,他们只好用竹梯搭建便桥。便桥搭成后,爆破组顺利通过,到达城门洞实施爆破,但进行几次炸药爆炸后,城门丝毫未损,未能将城门炸开。战前计划是要在拂晓前必须攻入城门,连长心急如焚,稍一思索,当机立断,实行另一方案,爬城强攻!
全连人员全部展开,分数个强攻点,各自抬着用数节竹梯连接而成的云梯,直插城墙,前面战友倒下了,后面的立即补上,此时伤亡人员开始增加。当数个攻击点云梯均已架靠成功,后面攻击人员展开分散式冲击,攻至护城河边,相继跃入水中,泅水而过。爬云梯强攻开始,战斗进入白热化,异常激烈,守敌除用枪射击外,手榴弹如雨点般砸下,同时还用蘸了油点燃的燃烧物,向下猛砸。我*火力掩护枪弹如爆豆,敌*阻拦枪弹如飞蝗,互相对射,务求压制住对方!战斗持续进行。
攻城开始,伤亡人员增多,徐文兴爷爷作为卫生员早已投入火线抢救伤员了,先是把街道两侧倒下的同志抢救到安全地带,随即再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战场救护,遇到特重伤员,得先行抢救。记得有两名特重伤员,一位是打断大腿上的一条较大血管,另一名是炸破了腹部,肠子外突溢出,往回送进腹部很困难,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得以救治。徐文兴爷爷说,他作为一名小卫生员,从火线上抢救下30多人,不仅为伤亡人员悲痛不已,也是精疲力竭了!等他抢救处理完城外火线上所有伤亡人员后,部队已攻破城墙,登城大功告成,宝坻城解放了。这次战斗是徐文兴爷爷在连队抗日的最后一战。
_---------END---------
故事改编:城中实验小学周群芬
指导老师:第二实验小学李卿
编辑:春蕾
初审:蒋伟
终审:杨祖良
发布:周莱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