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清时期的饮酒民俗
酒是日常的生活饮品,随着人们对酒类需求的增加,明清时期酒业生产扩大,酿造技术提高,出现了不同原料酿造的酒品,人们在饮用时有了更多的选择,饮酒的口味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酒品的地方消费特性十分明显。
四夷入国朝来,所闻酿酒,朝鲜以秔为酒,女直嚼米为酒,鞑靼别部安定、阿端二卫,以马乳酿酒,占城以椰子为酒,渤泥亦以椰子为酒,拂菻国以葡萄酿酒,缅甸有树头酒。惟暹罗以秔为酒,王弇州闻之人言,此为四夷第一。于阗国有葡萄为酒,又有紫酒、清酒,不知其所酿,而味尤美。
明朝人对酒的品味有自己的喜好,“酒以淡为上,苦冽次之,甘者最下”。明人以淡雅为审美标准,在饮食生活中常推崇口味的清淡。京城的薏酒,用薏苡籽酿造,“淡而有风致”。易州酒好过薏酒,“而淡愈甚”。襄陵酒清冽、潞酒奇苦,京师的烧刀酒,平民百姓最为喜爱,但酒性浓烈,“不啻无刃之斧斤”。江南的三白酒,酒香半九州。三白指以白面为曲,以白米与洁白之水一起酿造。三白酒以吴兴酿造为上,吴兴诸泉“甘洌异常”,“泉洌则酒香”。苏州人因为急于出卖,在水米上选择不精,所以苏州的三白洒不及吴兴。明人饮酒以小盏或酒杯,旁有乐人助兴,弹个古筝,唱个小曲儿。
清代饮酒风习一如明朝,饮酒助兴的花样也愈来愈多。京师酒肆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南酒店,卖女贞、花雕、绍兴及竹叶青,佐酒的食品有火腿、糟鱼、蟹、松花蛋、蜜糕等。一种是京酒店,为山东人所开,卖雪酒、冬酒、涞酒、木瓜、干榨,酒又分清浊。佐酒的食品有煮咸栗肉、干落花生、核桃、榛仁、蜜枣、山楂、鸭蛋、酥鱼、兔脯等。再一种是药酒店,烧酒用花蒸成,如玫瑰露、茵陈露、苹果露、山楂露、葡萄露、五茄皮、莲花白等。凡是用花果酿造的,都以露命名。卖药酒的酒店不卖食品。
越酿驰名全国,出于绍兴,人们不说绍兴酒,只名绍兴。用春浦之水酿造的绍兴酒是最好的,运到京城的,必然是上品,称为“京庄”。江苏镇江有百花酒,“甜而有劲”。
烧酒属于烈性酒,用高粱制者称为“高粱烧”,麦米糟所制者称为“麦米糟烧”,掺入各种植物所制者,统名为“药烧”,如五茄皮、杨梅、木瓜、玫瑰、茉莉、桂、菊花等。北方人喝酒必喝高粱烧酒,而且以河北、山西出产为佳。上等的高粱酒,刚入口,“即有热气直抵心脾”。
沧州酒,明代即已著名,乘船往来者,大多在岸上肆中沽酒。为了防止官吏征求无厌,土人都不以真酒售卖,即使高价利诱,或者鞭打胁迫,都不献出真酒。沧州酒不是一般市井能够生产的,它出自旧家世族,酿造技艺世代传授,否则不能掌握水火的节候。酿酒的水必取自卫河的南川楼下,用锡罐沉入河底,取所涌出的清泉。酒的收贮也特别讲究,“畏寒畏暑,畏湿畏蒸,犯之则味败。”新酒不太好,必须藏十年之后,“乃为上品”。葡萄酒,外国进口甚多,用没有去皮的葡萄酿造的酒为红色,为红葡萄酒;用去皮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呈白色,叫白葡萄酒。还有产自西班牙的甜葡萄酒,烟台张裕酿酒公司能仿制这一酒品。其实,在汉唐时期西域就有葡萄酒,酿酒术在唐朝时期已传入中土。
顷刻酒,台湾澎湖人采树叶裹糯米少许,吐之盆中,顷刻成酒。初饮,淡泊无味,一会儿,就有醉意,称为“顷刻酒”。用口嚼生米为曲,是台湾人制酒的方法。他们将口嚼的酒曲,与蒸饭调匀,放在缸内,密封五月。在掏酒品尝时,口中须诵念祝语,以使酒成。
女儿酒,清代浙江地方,女儿初生之年,就酿酒,出嫁时才开坛。各家密藏,不能出售。举行婚礼时,女方先给男方送去自己家酿造的酒水,这种酒称为“女儿酒”。舒铁云在品尝到女儿酒后赋诗,诗曰:“越女作酒酒如雨,不重生男重生女。女儿家住东湖东,舂槽夜滴真珠红。旧说越女天下白,玉缸忽作桃花色。不须汉水醱葡萄,略似兰陵盛琥珀。不知何处女儿家,三十三天散酒花。题诗幸免人醋瓮,娶妇有时逢麹车。劝君更尽一杯酒,此夜曲中闻折柳。先生饮水我饮醇,老女不嫁空生口。”贵州苗人也有酿女儿酒的习俗,生女,等到女儿有几岁之后,一定要酿酒,“至寒月,取陂池中水,密封于罂,瘗陂中。至春涨水满,亦不发。”
清朝人饮酒俗规不少,一般行酒令,酒令丰富,世间万物都可人令,如人物、事物、花草、虫鱼、曲牌、诗词、中药、月令等等,都可作为酒令的内容。行酒令时公推一人职掌游戏规则,其人先饮一杯酒,这酒称“令酒”,再行使自己的权利。违令之由其主罚。《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先笑道:“咱们先吃两杯,今日也行一令才有意思。”凤姐推鸳鸯为令官,鸳鸯谢了坐,也吃了一盅酒,笑道:“酒令大于*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鸳鸯以骨牌的色点作为酒令的话头,三张骨牌凑成一副儿,将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语,跟上一句,都要押韵。错的罚一杯。
清初*九烟针对这一情况,专门写了一篇《酒社刍言》批评这一风气,提出三戒:一戒苛令,认为借酒令劝酒,难免强人所难,无论主客,以率真“称量而饮”,不须苛令强迫。二戒说酒底字,酒底大概是一种表现知识广博与语言反应能力的酒令,“说酒底者,将以观人之博慧也。”*九烟认为,为了对付酒令而苦心焦思、搜索枯肠,不如不饮。甚至有人借觴*以逞聪明,假席纠以作威福,更是不值得与其坐饮。三戒拳哄,世俗猜拳行令,口手并用,称为拇战。*九烟认为这种“捋拳奋臂,叫号喧争”的声态与市井俗人无异,有违酒礼。以上三条,“世俗相沿习而不察”,由*九烟的批评性的记述中可见清代饮酒习俗的一般情形。
明清时期的饮酒习俗中,闹酒、斗酒的花样翻新,既有文雅的韵语比试,也有俗趣盎然的猜拳行令,饮酒对于人们来说,并不仅在于口腹之欲,饮酒成为人们的社交娱乐形式,它虽然不符合一些儒家学者的口味,但却真实地展现着明清社会生活的特性。
文/老张侃春秋
(声明:本文由老张侃春秋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带你解读历史上的饮酒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