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由小儿外科·疝外科承办的我院第27期MDT学术交流在该科室教研室举行。本期主题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专题学习,由杨立健主任主持,共有24名医务人员参加。
本期学术活动,由小儿外科·疝外科杨立健主任、放射科黄泽和主任、病理科杨丹球主任、肝胆胰外科朱怡贵副主任医师及儿科罗荣副主任医师共5人进行相关主题分享交流。
小儿外科.疝外科杨立健主任以《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为主题进行分享学习。他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概述引入阐述,详细讲述了其病理解剖分类、病理改变特点、发病原因、临床主要表现及诊断,分享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最后结合临床相关病例,共同研讨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放射科主任黄泽和作《小儿肝胆疾病影像学病例解读》分享学习,分别介绍了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脏肿瘤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
病理科主任杨丹球作《胆道扩张症》分享,她以概述、疾病类型、病因、病理改变、预后主要内容,系统讲解了疾病的发生发展,着重介绍了不同年龄患者镜下不同的病理形态改变。
肝胆胰外科朱怡贵副主任医师作《胆源性胰腺炎》相关分享,从胆源性胰腺炎的概念、诊断(症状、生化结果、影像学改变)、分类分型、治疗方式进行介绍,比较不同类型胆源性胰腺炎不同时期的治疗方式选择。
儿科罗荣副主任医师分享了《小儿急性胰腺炎》,详细介绍了疾病发生的相关病因,对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进行阐述,解读相关实验室指标对诊断、预测疾病严重程度、预后、调整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比较超声、CT、MRI、ERCP对疾病诊治过程的重要性,根据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系统介绍急性胰腺炎的相关资料。
MDT交流活动结束后,各学科纷纷表示对此次专题病例的讲解分析收获很大;同时对今后多学科联合会诊促进精准治疗模式有极大的辅助作用。我院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可较大减少患者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实现精准施治效能,稳步提升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提高我院对就诊病患的综合服务能力。
先天性胆管囊肿,又名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Congenitalcysticdilatationofthebileduct),表现为局部胆管的原发性异常扩张,病变可发生在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其中胆总管病变最常见。
该病在儿童中为梗阻性黄疸的最常见原因,常伴有新生儿肝炎。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该病多见于亚洲地区的儿童,多发生在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1:5)。手术彻底切除是目前唯一可根治的办法。
据统计,自年起至今,我院小儿外科.疝外科共收治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及小儿肝胆外科疾病2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核发
黎华彪
编审
陆珊珊苏荣明
文源
刘燕钟小丹
版面
陆远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